不是读书没用,而是你读的那点书没有用

   日期:2021-09-09     来源:头条    评论:0    
核心提示:读书有用吗? 当然有用! 那我读书为什么起不到作用? 那是因为你读的书还不够用!
读书有用吗?
 
当然有用!
 
那我读书为什么起不到作用?
 
那是因为你读的书还不够用!
 
一 多年以前,我曾在乡下教过初中。
 
我认为那是我教书的黄金时代,因为从那以后上课就少了很多自我和自由。有时候甚至为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会本末倒置,反复地只讲语文的一些皮毛。
 
那时的我很少留书面作业,常带着孩子们出校园去逛,经常会去附近的山丘上登高远眺。
 
一群人到了那里就席地而坐,爱唱歌的就大声唱首歌,更多的还是大声背诗。记得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在山上给孩子们讲了,然后又一起读一起背诵的。
 
山下近处是当地教堂神父们种的蔬菜,再远一点就是平整的一块块麦田。和孩子们一起背背诗,唱唱歌,望望绿野,看看高天上的白云,教学的疲累和枯燥是半点也不挨边。回来的路上,附近的农民正浇地,沟渠的水清亮干净,我和孩子们在突突冒水犹如涌泉的水口洗洗脸,也掬一捧喝两口。那种清凉的感觉能爽到心里。
 
写着写着就有些跑题了,此文意不在怀旧,还是快点回到正路。
 
我那时因为爱读书,订了许多杂志,除了专业的教研杂志,我还订了大量的文艺刊物,看到好的文章就和学生一起欣赏。
 
受我的影响,那一届学生都和我一样爱读书,他们也订了大量的刊物,记得有个孩子还订了一份《大自然探索》,单单是杂志里面的彩页就让孩子们爱个不够。阅读课上互相交流着一起读,是我们都很喜欢的事。
 
没觉得怎么费力,他们的语文成绩都特别好,甚至中考的成绩都可以和城里的孩子一较高低。
 
其中上了高中的孩子,有的后来写信感激我说:在他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我带着他们背诵了很多名篇。因为有很多名篇都是高中必背篇目,所以他们现在在高中,学语文比其他同学要省力得多。
 
不单如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有了一生阅读的习惯。
 
我有几个在外地和当地做生意的学生,虽没有上成大学,但论谈吐见识比上过大学的那几个同门也不逊色,有的甚至直接被朋友们冠以“才子”“教授”的雅号。
 
我看过他们的朋友圈,虽不常更新,但每发多是自己的读书心得,偶有所感,措辞也很不俗,绝非简单地搬运和裱糊。
 
当我跟进表示佩服时,他们说:
 
感谢“恩师”,让我们一直都喜欢阅读。
 
二 读书有没有用?
 
即使没有上面我自己的亲历,这也应该没有疑问,但是最近在和学生说到要开阔视野多多读书的时候,学生的随笔里却有几位对此质疑。
 
在网上曾看到这样的一段文字:
 
老师期末划重点的时候说:“虽然上课讲的很多知识并不是这次考试的重点,但是它们一样重要。你走独木桥会害怕,走平地不会,但走平地的时候,你的轨迹其实和走独木桥时差不多宽,不会害怕是因为旁边的路,而旁边的路就是无用的知识铺就的,它会让你走得更平稳,更有安全感。”
 
我们读书其实也是这样的道理。
 
即使仅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写出好文章也离不开广泛地读书。
 
譬如说读到某个故事,有的同学会把它用到写的文章里面,这时常常就会听到其他的同学抱怨着羡慕:
 
“这个故事我也知道,为什么写作文的时候人家能想得到,而我却想不起来呢?”
 
原因就是,你可能真的只是知道这个故事,但是因为所知甚少,根本建立不起这个故事和这个作文的联系,所以写作文的时候自然想不起这个故事。
 
而别人却除了知道这一个故事,还知道若干个和这个作文相关的故事。当看到这个作文的问题,他会立刻把自己知道的和作文话题相关的故事全都在脑子里过滤一遍,会很快发现只有这个故事,实质和这个作文更相合。所以他运用这个故事说理也就说得透彻而深刻。
 
所以你看到的只是表面:你和人家都知道这个故事。
 
你却没有想到你和别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别人用这个故事,是众多故事的最后选择。
 
这用成语来说,就是“厚积薄发”。
 
而如果知道的少了,没有“厚积”,那结果就只能是——“不发”。
 
所以你觉得读书没用,其实不是读书没用,只是你读书获得的那点知识太少了,别说形不成你的阳关道,独木桥也搭不上,自然你读的那点书就派不上用场。
 
凡是说读书没用的,只能说明一点:他读书还不够多,所以才会说这样无知的话。
 
不然怎么会因为一个水分子不能解渴,就否定了水能解渴的事实呢?
 
​三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我们学的那篇乌鸦找水喝的故事吧?
 
嘴巴够不到瓶子里的水怎么办?
 
聪明的乌鸦找来石子,放到瓶子里,当放的石子足够多,水位就可以长到它可以够到的地方,然后它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
 
我们读了这个故事,都记住了乌鸦的聪明,会“节外生枝”讨论热议乌鸦会把坚果丢到公路上,让过往的车辆替它“剥”果仁。却忘记了他的坚持衔石子。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量变积累,突破了瓶颈,水,它还是喝不到!
 
在这一点上,抱怨自己读书没用的,其实真的还不如那只找水喝的乌鸦。因为乌鸦就没有抱怨:怎么衔石子没用呢?
 
要知道衔一颗两颗确实是没什么用。
 
而且这只乌鸦,也没有因此就踢飞了瓶子,扬长而“飞”。假如这只渴坏了的乌鸦气鼓鼓地真飞走了,等待它的也许就是口渴力竭而死。
 
那么我们呢?如果就此认定读书无用,不耐烦地不肯继续读书了呢?
 
结果也显而易见:
 
那就是自己拒绝了美好的未来。
 
抱怨读书无用的,其实还是这个时代的浮躁和急功近利。
 
我们想得太功利了。总想着“四两”能拨“千斤”。付出的越少越好,得到的越多越好。
 
读一个两个故事,最好就能应对所有的作文题目,能够在高考的作文上拔得头筹。书可以一读,但千万别让我们多读。多读,那多傻呢!我们只要“得来全不费工夫”!
 
理想太美好,现实太骨感。
 
我们总是淡忘了那句话前面的那一句——踏破铁鞋无觅处。
 
一旦现实的石头撞破了理想的鸡蛋,从不反思自身的原因,却只会抱怨:
 
读书无用!早知道结果是这样,没什么改变,我还不如吃两盘鸡!
 
“读书无用”就这样背了锅!
 
四 所以,亲爱的孩子,我要和你说:读书,尽可能多地去读书。
 
当你读的书足够多了,你才会觉得它的用处多多,它不单单是给你铺了一条路,开了一扇门,更是给了你一个光明的世界。
 
从近处讲,读书读多了,不仅可以让你积累很多写作的素材,也可以培养你敏锐的语感,给你高人一筹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前人不是说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
 
除了提高你的语文成绩,读书更多的可以涵养你的心灵。
 
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这是古人的功利阅读,这些也许我们得不到,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书里得到淡泊它们的一颗心。
 
而有了这样的一颗心,你才算收获了真正的自由和富有。
 
所以不要纠结读书有没有用,你读的书多了,用处自然来了。
 
读书多了,很多时候,不要说什么粟什么屋,这些充其量只是读书的副产品,单单是读书的快乐也妙不可言呢!
 
当日五柳先生不是说读书“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吗?
 
明朝的于谦更是说读书“晨昏忧乐每相亲”。
 
人这一生,培养读书习惯最好的阶段是幼年,如果错过了,那么初中也可以算是白银阶段。而一旦错过了小学和初中,真到了高中,以当前的环境,学业的繁重,应试的压力,再去谈读书,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但是,好习惯不怕晚。这也像一朵花的种子。
 
无论什么时候,你只管播种,它自会发芽、成长、开放,当它盛开的一刻,清风自然会来,花香自然盈室。
 
所以,当你质疑“读书有用吗”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要痛苦纠结,立刻拿起手边的书读起来吧!
 
 
标签: 读书,有用吗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热门国际学校 更多>>
国际学校选校升学网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地址:上海紫竹国家高新技术科学园区东川路555号6号楼7层 邮编:200241
电话:021-54830451/54830452
直线:021-54830497 传真:021-5442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