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学生都需住校以便充分参与及利用学校提供的中国语言和文化、社会公益创业及环境保护等项目。 常熟UWC共能容纳580名学生,包括140名IBDP预备班学生和440名两年制IBDP课程学生(每个年级220人)。 绝大多数学生通过UWC国家理事会的严格选拔,作为自己国家或地区的代表来到常熟UWC生活、学习。学校按需求提供助学金,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大的比例能够拿到全额或部分助学金。此外,常熟UWC还直接选拔部分学生,选拔标准与国家理事会的标准相符。2019学年,常熟UWC共有来自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580名学生。 .LgSlideBox{float:left;margin:0 20px 20px 0} .list-paddingleft-2{padding:0 0 0 30px;} .list-paddingleft-2 li{list-style:disc;} .list-paddingleft-2 li p{margin-bottom:0;} @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768px){ .LgSlideBox{float:none;margin:20px auto;} }常熟 - 我们的城市 常熟,简称“虞”,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而得名“常熟”,位于上海市以西约110公里,长三角经济区的中心位置,北靠长江,西邻无锡,东接太仓,常驻人口约106万(2014年)属江苏省苏州市行政区域管辖的县级市。 有人类活动的考古证据可将常熟的历史追述至约公元前5,000年,而最早的文字记录始于约公元前1,100年,周部落领袖亶父欲传位于其三子季历及其孙伯昌(即周文王),长子太伯与次子仲雍为让贤而同避于勾吴。仲雍之墓为常熟当地可考历史最久远的葬墓,位于市中心虞山脚下。 纵观中国历史,自唐设立科举制度以来,常熟便以历朝历代源源不断的状元、贡生与进士而闻名。在当代中国,常熟先后为共和国培育了24名两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 自然景观和文人骚客的墨迹与中国古建筑的完美融合,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 受浓厚的儒家士大夫文化及学术传统的影响,常熟当地名胜多与文化息息相关。以常熟最著名的景点虞山为例,山体绵延纵横,南北宽6里,东西长约14里,古城墙由西南向东北横越山体而立,山顶筑有剑门阁,山间有寺庙四处(兴福、清凉、宝岩和慈海),山中有亭、泉、碑刻不计其数,环山四周则留有多处名人墨客长眠之处为后世瞻仰(如言子、仲雍和翁同龢等)。 常熟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宜炎热多雨天为主,冬季以寒冷雨天为主,春秋两季气候宜人,降水与日照平均。 最低平均温度为冬季零下三度,夏季三十八度。
|
国际教育
|
校长: 学校类别:外籍私立 学制:IB国际文凭证书课程 学生性别:男女 师生比例:1:6.9 创校年份:2015 办学团体: 学校面积: |
教师人数: | |
师资力量: | |
教师学历及专业教育文凭: | |
教师年资: |
报名日期: | |
招生对象: | 初中,高中 |
课程设置: | 概述
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是世界公认的高学术水准的大学预科课程,其课程体系具有国际性和挑战性并重视学业质量和社会服务, 而且通过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 IBDP的毕业生来自多元文化的背景,并怀揣不同的抱负和梦想,他们将申请到世界各地的大学继续深造。截至2016年,全球共有4,000所IBO认证国际学校,超过70,000名职业IB教师和一百万名就读IB项目的学生。在过去的12年中,有超过100,000份DP学业证书被送到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数据来自IB网站:http://www.ibo.org)。 通过IBDP课程,学校培养学生:
核心要求: 国际文凭大学预科(IBDP)课程由三个核心项目和六个科目组组成。 三个核心项目:
这种核心要求和科目相结合的方法正是要使偏重“精与专”的学生和偏重知识面广泛的学生都能取其所长,补其所短。 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分析问题,如何研究有关人类、语言、文学、社会行为及对我们所处的全球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并得出结论。 所有学生需要选择三门必修高级和必修标准级课程。每一组至少选一门课程。学生可以从科学、人文社会和语言课程选一门替代艺术课程。 在常熟UWC,所有学生必修一门至少两年的中文课程。 六组科目介绍如下: 1组2组3组4组5组6组
第一语言和文学研究
你可以从“文学”角度,也可以从“语言与文学”角度学习这门语言。前者是纯文学的课程,适合于那些对该语言文学性研习热爱与信的学生。后者则侧重于探究该语言在各种情景下是如何使用的,如政治,社交,劝说等场合下,语言是怎样一种有力的手段,一种释放与制约机制,一种修辞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现在学校设立中英文文学学习课程,分别都有普通和高等课程提供,学校也设立了西班牙语的文学学习课程。另外学生也可以从第六学科组选修语言与表演课程。我校鼓励并主张学生选修母语非中文与英语文学科目作为自我教学科。我校同样鼓励选修两门语言A类的课程,如果你的中英文都如母语一般流利。 常熟UWC提供严谨并充满挑战的FP课程,以储备知识、培养技能和能力,帮助学生游刃有余地面对后续的学业要求,并在未来21世纪的复杂的工作环境里能够发挥领导力。 课程在强化学生过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关键的可转化技能、批判性思维、研究能力和协同合作等技能,为能顺利完成IBDP课程做充分的准备。学生将学习中文、英语、数学等必修课程,以及人文、科学、现代语言和艺术等选修课程。批判性思维、“和平与可持续的未来”、“Passion”项目也是FP的基础课程。 课程中每门学科都基于真实的本地和全球语境展开,采用以概念为主,问询式的教学方法,协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该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 常熟UWC FP课程 |
2-3岁幼儿服务: | 无 |
国籍要求: | |
入学资格: | |
面试形式: | |
入学考试科目: | |
授课形式: | 双语 |
学费区间: | 36万 |
校车服务: |
校内设施
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位于常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南,昆承湖西北隅,总面积约140亩,幽静平和且与城市关联的校园为师生们提供了优良的学习与社会活动平台。校园设计由中国著名建筑师莫平亲自操刀,莫先生早年师从世界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筑学院,在中美两国具有二十一年的从业经验。 校园设计灵感起源于中国南方特有的江南古镇与湿地风貌,以小城镇规划的紧凑及贯通方式连接校园各主体建筑,为师生提供了无阻碍的交流与学习空间。设计师同时在节能减排及环境的可持续性保护上多有考量,运用了多项节能环保技术与设备(如纳米光触媒空气净化、湖水热源泵系统、太阳能发电板、风能与太阳能路灯和全智能中央空调等)。 从建筑哲学与理念而言,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校园建筑群在功能与设计上体现了UWC运动的使命,既“通过教育,联合不同的国家、民族和文化,从而促进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一期建筑与设施包括:
主教学楼三栋(含生物、物理与化学实验室共10间)。
双层图书馆,共藏书4,000卷,同时接入多个云端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如Pro Request, Questia school, Press Reader 和 Cnki)。
综合体育中心,拥有标准室内篮球场、攀岩墙与恒温游泳池各一座,健身房与瑜伽室各两座。
可容纳近600人的大剧院,黑箱教学用小剧院,和学生媒体工作室一间及多个音乐与艺术教室。
学生和教师宿舍5栋,容纳全校约500名师生.
室外运动设施含足球,篮球,网球和沙滩排球场地。
学校的二期为虞山书院,包括中国项目中心与设计创新中心,建筑和设施包括:
多媒体工作室
耐磨材料工作坊A
数码设计工作室
准备室
畅想空间
耐磨材料工作坊B
科技工艺数字中心
服装纺织工作室